一代传奇女民兵
——记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第一任连长汪月霞
汪月霞,1937年出生于洞头县鸽尾礁一渔民家庭。在这个曾经是土匪、渔霸横行的地方,解放前夕百姓苦不堪言。1951年,父亲中风久卧病榻、家中5口生计无着,母亲把年方14岁的长女汪月霞嫁到了桐桥村,当童养媳,丈夫郑怀道,大她十几岁。
渔民的女儿天生坚毅刚强,贫苦的家境使大家都对翻身解放充满着向往,对牺牲生命换来解放的武装部队有着很深的感恩之情。因此在1952年1月第3次解放洞头时,汪月霞与桐桥村的穷苦姐妹一起勇敢地参加到了后勤支前中去,她们烧水送水、护理伤员……
上世纪50年代,温州沿海仍然频繁受到来自台湾的袭扰,百岛洞头成为军事斗争十分复杂的海防前线。为保卫胜利果实,1958年,全国号召“大办民兵师”,实行军民联防,洞头女子民兵排正式成立,汪月霞被推任为排长。她组织姐妹们为部队洗衣、种地、养猪……还和驻岛某部六连的战士们,一起挖战壕,修掩体,参与站岗放哨,与部队联防、联训、联欢。
她们破除“女人下海要翻船”的迷信旧俗,组建了“红旗十姐妹”渔业生产队下海捕鱼,舱舱满载而归;“海带十枝花”远派大连,学成了人工放养海带新技术。1959年5月,海上大风交通中断,在虎头屿国防施工的战士断水多日。在男人都不敢驾船出海的危急时刻,汪月霞当机立断带着几名男女民兵,划着小舢板,冒险给荒岛上的战士送水;在获知部队生产缺少夹海带苗的棕绳时,女子民兵排的姑娘们,还不惜剪下发辫,做成了一条比部队营房还长的永不腐烂的发绳送给部队养海带。她们的勇气和胆量令人刮目相看,她们的感人事迹传到了南京军区。
1960年4月23日,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汪月霞在大会上作军民联防的典型发言。到她发言时,面对台下众多的元帅、将军和民兵代表,汪月霞丢开事先准备好的讲话稿,忘情地讲起发生在女民兵身上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感动了在场的每个人。26日,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等中央领导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民兵代表并与大家合影,汪月霞幸运地被安排在了第一排。当毛主席走到汪月霞跟前,关切地问这问那,并风趣地说:“我到你那里当一个民兵要不要哇?”汪月霞激动地不知道怎么回答,只是拍手鼓掌,流下了一行行热泪。也就是在这次盛会上,国防部以毛主席的名义授给民兵代表每人一支半自动步枪,100发子弹。那一夜,汪月霞怎么也睡不着,她抚摸着这支共和国领袖赠送的枪,激动不已。
从北京回来,汪月霞赶到南京,向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汇报了民兵大会情况,并提出了建立女子民兵连的设想。在军区首长支持下,1960年6月,由120名海岛姑娘组成的“北沙女子民兵连”成立,汪月霞为连长。
从此,汪月霞进入了她一生中最繁忙、最辛劳、也是最有成就的时期。
1962年初,在台湾叫嚣“反攻大陆”的背景下,全国进入了一级战备。一天,一股特务企图登陆的消息传到女子民兵连,汪月霞和她的姐妹们纷纷写下血书请战。18个昼夜,她们没有离开阵地,与部队一道挖战壕4500多米、掩体51个,民兵们手磨破皮,眼睛熬得通红,双脚肿得不能站立,仍咬着牙关坚持。
她们又是训练,又是国防施工,又是政治文化学习,又是军民共建……1965年驻岛某部六连被国防部命名为“军民联防模范连”,某部六连和女子民兵连的事迹登上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浙江日报》,成为全军榜样,荣获集体一等功。她们的传奇故事被写成长篇小说《海岛女民兵》,被拍成电影《海霞》。
建有奇功的汪月霞在“文革”中却遭受难以想象的冲击,她曾经被剪去头发、挂牌子、跪碎石,甚至由母亲扶着受批斗……
但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她们在共和国事业上的功绩和贡献。1975年,她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78年担任洞头县委书记。文革结束后的1977年,她出席第十一次全国党的代表大会;1978年后,她当选为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默默耕耘的东海幽兰
——记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老指导员陈玉兰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正是旧中国内忧外患、劳动人民水深火热的时候。那时的洞头,物产贫乏、渔霸横行。出生在这个时候的陈玉兰,小小年纪就体验到了饥寒交迫的滋味,也深刻地感受着上一辈人的痛苦和无奈。但是,解放军攻打棺材岙的壮烈情景,却永远深刻于她的脑海里,在她的内心深处播下了一颗革命的种子。
转眼问,陈玉兰已经18岁,洞头也已经解放,她嫁到了桐桥村。那时,桐桥一带没有公路,驻军后勤供给任务却很重。初为人妇的陈玉兰和汪月霞她们一起,帮助部队搬弹药、运给养,一有空闲,就和几个小姐妹跑进部队驻地,拿战士们的脏衣服到井边洗刷。部队把汪月霞、陈玉兰她们组织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女子民兵排。
1960年8月,陈玉兰被任命为女子民兵连的指导员。发展新的女民兵是指导员的任务,而带好兵、训好兵更是指导员最大的责任。陈玉兰在带兵初期就深深地领会到了这个道理。她不仅能及时发现连队里的不良苗头,而且总是能深入浅出地给姐妹们分析原因,勉励她们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刻苦参加训练。而她自己,更是言传身教,苦练军事本领,多年的摸打滚爬,练就了一身好枪法,被连里的女民兵们戏称为“双枪老太婆”。在她的带领下,女子连战士个个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1970年的一次军民联合军事演习,女子连在她率领下,出色完成了防守任务。她们的精彩表演,赢得了观战的首长和代表们的热烈掌声。
在女子连,陈玉兰是一根中流砥柱;在家里,陈玉兰也是一根顶梁柱,全家上下十来口人,全靠她一个人操持生活。那些年农村经济还很困难,给她的工作增加了很多压力,但是她从来没有因为家里的事而影响了连里的工作。清晨,她早早来到生产队参加劳动,努力挣一点工分养家。傍晚收工了,她就风风火火地料理好家务,赶去参加连里的学习。学习完了,她还得执勤放哨,回到家中常常已是三更半夜,但她还得给家人补好衣服。
家庭人口多、经济收入少,陈玉兰家的日子过得很紧。三斤番薯丝下锅,等她洗好衣服端起碗筷时连一口汤也不剩了,她常常饿着肚子去忙工作。一次,她外出借米,在路上被部队的一个连长撞上了。她支支吾吾地不肯道出真情,还是邻居把实情讲了。连长一听,把准备商谈的事暂且放在一边,当即赶回连队向团部作了紧急请示。当部队的战士抬着一袋大米来到她家时,陈玉兰,这个从未因生活压力而弯过腰、流过泪的刚强女性,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哇”地一声,大哭了起来……
在长达26年的时间里,陈玉兰在军民联防工作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部队战士有生病的,她用家里换油盐酱醋的鸡蛋烧病号饭,用陈年的海货炖汤,亲自送到部队营房。逢年过节,她都要请来部队的官兵、家属,在家摆一桌简便的渔家饭菜,让他们感受家庭的气氛。就是这样,陈玉兰和部队的战士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了驻岛战士心目中最可爱、最敬重的老大姐。
神枪手靶场竞风流
——记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第二任连长许玉莲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汪月霞的事迹感动下,家家户户都争着把女儿送去当女民兵。许玉莲的母亲就是女子连的一个老民兵,在母亲的影响下,15岁的她就参加了女子连。3年后,她的两个妹妹也都参加了女子连,姐妹三人同编在尖子班。
尖子班的训练是全军事化的,强度很大,训练的课目很多,有擒拿、刺杀、射击等。练速射时,要求队员在一分钟内连续射完40发子弹,动作稍不到位,就会出现“卡仓”。当时,许玉莲和女子连的姐妹们趴在训练场,常常一趴就是两三个小时,手指、手臂、肩膀被枪震得肿了消去,消去又肿了。在射击对抗赛中,有分卧、跪、立三种姿势射击,即50米卧倒一次射击,起来跑150多米跪着射击,再起来跑一段路后,站立射击;练站立射击时,1.5米的步枪刺刀上要层层加砖块,几个小时举着;而在练卧姿时,要快速就地卧倒。这一卧,许多女民兵就被沙石硬生生地磨掉一层皮。就这样,许玉莲和女子连的姐妹们一起夏顶烈日,冬卧冰雪;白天瞄电线,晚上瞄星星,硬是把绕指柔练成了百炼钢,很多女民兵都达到了“百步穿杨”的功夫。许玉莲与她的两个妹妹许玉英、许玉凤,还因枪法精准被称之为“三姐妹神枪手”。
1982年8月,浙江省军区在洞头举行对抗登陆演习,许玉莲、许玉英、许玉凤三姐妹作为神枪手和特等射手,出现在这次军事演习中。演习结束后,军区首长看望了英雄三姐妹。
“东海小炮艇”不让须眉
——记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第三任连长陈冬香
今年49岁的陈冬香,曾经第一个冲破洞头“女人不游泳”旧俗,一次泅渡1.2万米,被军区首长誉为“东海小炮艇”。
出于对海的敬畏,历史上洞头是禁止妇女下海游泳的。为了加强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的海上战斗能力,1978年夏天,女子民兵连冲破种种阻力,精选了5名民兵到乐清部队里进行为期3个月的游泳训练,陈冬香就是其中之一。学成之后,5名女民兵又回到连队带动全体女民兵进行海上游泳训练。
1979年夏天的一天早上,军分区季副司令员到洞头检查海防工作时,建议女子连和驻军五连来一次泅渡对抗赛。对抗赛以200米为一个标杆,四个来回后,女民兵有人上岸了,1000米后部队战士也开始有人上岸了。四五千米后,海上人头已寥寥无几。从早上游到近中午,已经游了四个多小时,参赛的女民兵和战士们体力消耗很大,这时潮水又开始退潮,非常吃力。领导们怕她们饿坏了,就想办法从舢舨上递过来一些饼。一直游到下午2点,海里就剩下陈冬香一个人。陈冬香也想上岸,但岸上军分区的领导一直在鼓励她继续游下去,突破一万米。最后她不顾饥饿和疲劳,坚持游了12000米,才上了岸。上岸后陈冬香整个人瘫在沙滩上,腿已经软的连站的力气也没有了。当天晚上,连队组织大家看电影。电影开场的时候,陈冬香惊奇地发现当时联防部队的指导员把“东海小炮艇——陈冬香”的字样打在了大银幕上。从此,陈冬香的“东海小炮艇”称号就传开了。
无私奉献 以连为家
——记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前任指导员王翠香
1978年的夏天,王翠香刚初中毕业,正为自己的未来考虑着,是继续升学,还是拜师求艺?正在这时,女子连指导员陈玉兰来到了她的家,拉着翠香的手端详了一会儿,热心地问她要不要参加女子连。翠香的母亲却非常乐意,连声代女儿回答:“怎么不想呢?当女民兵好哩。你要是不来,我还要送她去呢!”王翠香的妈妈是女子连出来的老民兵,那当兵的岁月是她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历史,这位平凡的母亲对她的后代寄予莫大的希望,希望她的女儿能接过她手中的钢枪,英姿飒爽地守卫海岛。就这样,年仅16岁的王翠香成了女子连的一位女民兵。
进了连队,便是训练,女子连的训练是非常严格、十分艰苦的。为了母亲,也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执著的追求,王翠香豁出劲地干。为了尽快掌握要领,她常常在半夜里偷偷训练,练得手指流血,指甲撕裂。最后往往是领导下命令强迫睡觉了才作罢。
在女子连,王翠香迅速成长。入连后一年,她任班长;又一年,她被提为排长;不久,又成了响当当的神枪手;6年后,她被推荐任命为指导员。娇小的渔家姑娘,几经摔打,终于成长为连队的指导员。
1987年8月,这是个难忘的日子,王翠香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全军英模大会。这一天,人民大会堂富丽堂皇,灯光辉煌。代表们以雷鸣般的掌声,迎来了邓小平及中央首长的接见。此刻,王翠香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言语表达,只是拼命地鼓掌,双手拍得通红……大会期间她接触了一些英模代表,他们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王翠香感动了,她觉得,与这些英雄们比起来,自己还差一截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此,王翠香更是一门心思扑在女子连的工作岗位上,这一干就是二十几个年头。
难以忘记的岁月
——记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第四任连长陈美娟
今年46岁的陈美娟是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的第四任连长。1980年,当其他姑娘都在学做衣服、学美发的时候,陈美娟在姑姑陈冬香的影响下,加入女子民兵连。
夏天的海边很炎热,当时和陈美娟一起参加集训的女民兵大多都只有十七八岁。几天下来,原本白白嫩嫩的女民兵们,皮肤都晒得发红发黑了。但是没有人抱怨,即便在中午太阳最猛烈的时候,陈美娟和连队的姐妹们依然坚持训练,在地上一趴就是一个多小时。当时训练场地非常简陋,没有一处能遮荫。有一次太阳烤得大家实在忍受不了,她们就匆匆去沙滩边的岩石边割了把草铺在背上遮太阳,继续练习打靶。
1987年,陈美娟任连队第四任连长。从那以后她每年都要组织女民兵们进行一到两次的集训。直到1990年参加完女子连30周年庆典才退出连队。
如今陈美娟在洞头经营着一家钢材店,忙碌奔波的她,每当回忆起当年在连队的10年岁月,陈美娟总说,那是让自己倍感自豪的一段岁月,把青春献给了连队,我无怨无悔。
吃苦耐劳 坚守二十年
——记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第五任连长杨海英
杨海英出生在桐桥村的一个渔民家庭。1987年,高中毕业后,时任女子连指导员的王翠香到她家做工作,希望她加入女子连。那时候,杨海英的父亲、哥哥出海捕鱼,鱼汛回来后,她和姐姐们要帮着腌制、加工、销售,家里很需要她这个帮手。但抱着对女子连的向往就参加了女子连,被排进了尖子班。
打靶训练,巡逻放哨,渔家姑娘的吃苦耐劳的秉性在杨海英身上很好地体现了出来。很快,她就变成了新一代的“神枪手”,在参加建军六十周年洞头军警大比武中,获得优异成绩。不久,便被提拔为女子连副连长。1991年担任连长。这位渔家姑娘也开始喜欢上了这个光荣的团体,一呆就是20年。
训练之外,杨海英在家人的安排下,到一个裁缝店学手艺。但杨海英一碰上集训,说走就走,让裁缝师傅很不高兴,每次都抛出“你要是去了,就不要再回裁缝店。”刚开始,杨海英厚着脸皮哄哄师傅还是能回来的,但次数多了,师傅彻底翻脸了,连店都搬了。
1995年,在女子连35周年大庆前夕,迟浩田将军第二次来到洞头,看望女子民兵连。杨海英至今都不能忘怀,那天,女子连的姑娘们冒着大雨,漂亮地完成了重机枪连射、碟子射击、空中气球射击、100米胸环靶精度射四个表演课目。其中重机枪30发子弹连射,在风雨遮眼的情况下,打出了280环的连队新纪录,刹那间,风声、雨声、掌声交织回荡在演练场。迟浩田将军从观摩台走来,一一握过女民兵们满是泥巴的手。当晚,此程路上滴酒未沾的迟将军,还和女民兵连干了三杯白酒,连说 “不简单,不简单,女子民兵连后继有人!”
首位大学生连长
——记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第六任连长王伽伽
2007年11月,新整组后的女子民兵连迎来了第一位大学生连长王伽伽。王伽伽是1983年出生的80后。在训练场上穿上迷彩服的她,少了些花样女子该有的娇媚,却多了一份威严与飒爽。
受家庭影响,王伽伽从小怀揣着军营梦。2007年11月,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进行整组,整组后的民兵连设立了一个由24人组成的骨干排,从原先的非脱产民兵,变成专职民兵。其他成员仍像以往一样,仍分散在各行各业,特殊时候召集训练。
然而,从一个在县公安局负责内勤的娇柔小姑娘,一下子要带几十号女民兵,王伽伽也经历了艰难的蜕变。随着一天天对女子民兵连连史的深入了解,王伽伽也从老一辈的“海霞”们身上看到了很多感动的事迹,让女子民兵连的光荣传统传承下去的责任感也越来越强。正是这份感动与责任感,让王伽伽在连长的岗位上一直尽职尽责。
2008年夏天,新一季为期40多天的封闭式集训开始。而此时正赶上王伽伽父亲的癌症晚期,家人都能数得出父亲在世的日子了,伽伽希望留在家里多陪陪父亲。然而军人出身的父亲,深知责任大于天,坚持要身为连长的王伽伽带队去参加集训。集训的这段时间里,王伽伽在姐妹们面前依然是一个坚强的连长,然而私底下,她很为父亲的身体担忧。直到现在,每次想起在父亲最后的岁月自己没有多陪在身边,她就忍不住要掉眼泪。
然而王伽伽克服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带领着连队里的小姑娘们一个个走向成熟。而她自己,也变得越来越坚强。
不爱红妆爱武装
——记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现任指导员施丽萍
1996年12月,施丽萍怀着从军的渴望,跨进了军营,在北京某部服役整整4年。军旅生涯中,她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过,在演习场上冲锋陷阵过,在抗洪前线战斗过,人前的汗,人后的泪,不知流过多少。她曾两次考军校落榜,3次失去立功的机会。她深深地体会到军队严格的纪律约束着青春少女的浪漫,艰苦训练的汗水洗却着少女的娇懦,军旅生活在她的心中铬下了血红的记忆。
退伍那会儿,施丽萍在北京找了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一次回乡的时候,她偶然得知女子连正在集训招人。对于女子连,施丽萍有深厚的感情,去北京之前,她就参加了女子连的35周年大庆。为了心中那份继续从军的执着,施丽萍毅然放弃了北京的工作,重新加入女子连的怀抱。
在女子连里,她发挥在部队当过班长的优势,抓训练,做女民兵政治思想工作,样样很内行。为丰富女子连的文化生活,她还利用晚上时间,教女民兵唱队列歌曲,演文艺节目。代理排长以来,她样样打头阵,事事干在先,出色完成连队交给的任务。连队分专业训练期间,她带领一个排,单独住在炮台山雷达所,训练报务和雷达侦察科目。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十多平方米的潮湿房间里,几个星期都不能下山。孤独、寂寞时时爬上心头,蛇咬、虫叮经常袭来。她和排里战士全然不顾,带领全排战士爬山坡、钻密林,刻苦训练。晚上回来,皮肤过敏,红一块、肿一块,钻心疼痛,抹点清凉油,第二天照常训练。
2007年11月,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进行整组。施丽萍被任命为指导员。整组后的女民兵很多都才刚刚走出校门,施丽萍像个大姐姐一样关心着这些连队新鲜的血液,与她们同吃饭,同训练,同甘苦,帮助她们尽快适应连队生活,使她们在连队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连队呆了10几年,施丽萍经历了连队多次周年大庆,见证着女子连的荣耀。今年是连队50周年大庆,施丽萍和女子连的姐妹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艰苦训练,能为连队50岁生日献上一份大礼。
关键词:
编辑:钱飞琴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