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新闻中心   ->   温州新闻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瓯海 从“有区无城”到有城可依
2013年02月17日 08:42:03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
核心提示:

  温州网讯 如果你问一个瓯海人,你觉得瓯海区的中心区在哪?这个问题,可能连瓯海人自己都不能给出一个统一的答案。

  但是,“有区无城”,这一窘迫的状态,已经困扰了瓯海人三十余年。

  渐渐地,建设一座“有区有城”的瓯海新城,成为了几代瓯海人的梦想。这一梦想,像种子,在瓯海人心里悄悄埋下,期盼它开花,渴望它结果。

  直至2001年,国务院批准瓯海行政中心区从景山街道迁至娄桥街道,瓯海人隐隐觉得那个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就要找到答案了。

  如今,从瓯海大道西段快速路一路向西,瓯海新城犹如一幅优美的画卷正向世人徐徐展开。我们发现,瓯海不仅在找答案,还要答得漂亮。

  “瓯”,

  千百年来的市字姓

  温州古称东瓯国,瓯江口习称瓯海。瓯海上古时代属“瓯”地一部分,据古籍《山海经·海内南经》载:“瓯居海中”。瓯海之名由此而来。

  如果选一字作温州历史标志的话,“瓯”字可能最能代表千年走来的瓯越文化。温州先民古称瓯人,温州人门前那条蜿蜒而过的江叫瓯江,温州人的聪明才智,也能从“瓯”字中看出端倪。百度百科名片中解析:“瓯”字指一种瓦器,从字义里解读后得知,称为瓯人的温州先民,原来就是一群很有灵性的巧匠。

  祖宗给了瓯海人一个不错的“基因”。泽雅镇的“四连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古老造纸术的活化石;仙岩镇穗丰村出土的众多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表明瓯海在三千多年前就达到了相当高的文明;始建于宋代的“白象塔”里保存过的一系列彩塑,是省、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南宋陈傅良在仙岩开办浙南最早的书院;弘一法师曾在茶山宝严寺修行;文学大师朱自清在仙岩梅雨潭写下散文名篇《绿》……

  瓯海的“瓯”,作为温州的市字姓,人文积淀可见一斑。瓯居海中,瓯海又是温州的“山水精华”所在。瓯海积淀了“两山一水”为主脉的历史文化。境内的三垟湿地(古称南仙垟)、茶山森林公园、西郊森林公园和温瑞塘河,千百年来滋润着温州城,滋养着温州人的心……

  尤其是形成于南宋的温瑞塘河,水源来自瓯海三溪以及大罗山和白云山的山涧溪流,温瑞塘河流经区内12个街道,“塘河八景”其中七景在瓯海境内。

  在“‘死’路一条”时代,一条温瑞塘河串起温州城的商脉和人流,众多温州人正是通过塘河及其支流再连通到瓯江,把纤靡的温州货送到四面八方。

  显然,千百年来的水路,让瓯海作为温州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的地位,是“水到渠成”的。

  “城”,

  几代瓯海人的呼唤

  瓯海在隋朝起置永嘉县,直至民国。全国解放后,从1950年至1958年,瓯海区仍隶永嘉县,1958年划归温州市管辖。1981年12月12日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瓯海县,由温州市领导。1992年3月9日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瓯海县,设立温州市瓯海区。

  然而,建县设区30多年来,瓯海却一直受制于“有区无城”的困局。“有区无城”的状态,使瓯海缺乏应有的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城区内,工地多于公园、围墙多于绿荫、臭水多于清流,尤其是城中村“脏、乱、差”现象相当严重,违章乱建、垃圾乱堆等问题随手可拾。

  徒有区,而无城,成了几代瓯海人心中的痛。

  2001年,国务院批准区政府所在地从景山街道迁至娄桥街道,这意味着瓯海新城建设就此展开。几代瓯海人的梦想,被具化为一份份时间表、一幅幅规划图,触手可及、指日可待。

  2003年,方案确定未来区政府选址在瓯海大道北面园林苗圃;2004年,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温州市瓯海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议案;2010年,区委常委会决定,将瓯海新城原规划用地规模7.19平方公里扩至55.19平方公里……

  瓯海中心区管委会党委副书记王晓敏告诉记者,全区在前期开展了大量的策划工作——2003年,组建中心区的组织机构和班子;2005年,着手进行整个中心区的规划编制;2007年开始,逐步让一些建设项目开始进场施工;2010年,整个建设进度加快,建设规模大面积铺开。

  当瓯海人看到建设者们忙碌的身影时,他们相信曾经的梦想已近在咫尺。行政核心区块、站前广场展现新姿,法院审判大楼竣工投用,行政管理中心大楼建成投用,便民服务中心主体结顶……一个个重点项目的落地开花结果,使正在崛起的瓯海新城轮廓日益清晰,呼之欲出。

  “新”,

  瓯海人的圆梦路

  从市中心驱车西行约7公里至瓯海娄桥,便是如火如荼建设中的瓯海新城。走进这里,无论是拔地而起的行政中心大楼,还是满眼绿意的建设中的城市公园,无不让人感受到一股蓄势腾飞的力量——瓯海新城,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温州大都市区中最具有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的新区块之一。

  根据规划,瓯海新城总体结构为:一轴、二核、三区。“一轴”,是瓯海新城综合发展轴;“二核”,是站前商贸中心和瓯海行政中心;“三区”,是瓯海新城核心片区、新城居住片区、新城物流产业片区。

  瓯海新城中心区下辖景山、新桥、娄桥、潘桥4个街道,规划范围东到牛山,南至吹台山,西接华亭山,北临景山,规划总用地面积50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50万,功能定位为瓯海的行政中心、温州的交通枢纽、商贸之都、山水新城。

  镜头聚焦瓯海新城的“心脏”——新落成的瓯海新城行政核心区块,集行政、办公、会议、文化、卫生、科技、展馆等综合功能于一体,是瓯海新区府的所在地。今后,它将发挥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瓯海新城融合生长。

  镜头横扫瓯海新城的“脉络”——以温福高速铁路、金丽温高速为主的对外交通系统,优势格外明显;而以瓯海大道、广化路一横一纵快速路为主的对内交通,加上“六横六纵”主干路,真正做到出行无阻。同时,瓯海将强化对外联系通道和梳理内部路网,使得新城与外界紧密联系,内部交通便捷。

  镜头推入瓯海新城的“大脑”——商务区块一期、站前商贸区、总部经济园、大西洋购物中心、金融集聚区等都致力于将瓯海新城打造成集商业贸易、金融、服务、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商贸区。

  镜头再航摄瓯海新城的“面孔”——十大城市公园和十大文化景点,谋入新城规划的蓝图,全方位织起瓯海新城的未来文化网,打造温州未来高品质的宜居之地。十大城市公园与十大文化景观交相辉映,带着现代人的景仰与珍惜,传承瓯海从古至今的文脉。

  一座宜居宜商宜业的全新瓯海城,正在瓯越大地崛起。这条披荆斩棘的“创城”之路,瓯海人砥砺前行,将梦想一步步照进现实。

  “愿”,

  瓯越大地的明珠

  承载着一份责任和梦想,瓯海新城建设正以攻坚态势强势推进,抢占城市化高地。

  未来几年,瓯海区将根据推进城市化、发展城市经济的需要,坚持中心带动、三沿拓展、板块集聚、产业支撑,科学划分功能区块,努力推动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中心带动,加快核心区块建设,增强新城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三沿拓展,就是打造沿城市主干道的现代商贸和城市居住带,沿塘河的休闲景观和宜居地产带,沿山地的旅游休闲和生态居住带;板块集聚,就是立足自然、历史和功能集聚条件,着力建设新城板块、郭瞿泽雅板块、梧白茶山板块、仙丽板块等四大城市功能区;产业支撑,就是充分发挥产业对瓯海新一轮城市化的支撑作用,打造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商贸流通、生态居住、文化教育、休闲旅游、都市农业等七大产业,实现城市与产业的高度融合。

  “新城的开发建设,为瓯海的固定资产投资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瓯海的实体经济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平台,这是瓯海经济转型最为难得的宝贵机遇。”瓯海区委书记厉秀珍的期冀犹在耳畔。

  “水路一条”的辉煌,是瓯海荣光的历史;“有区无城”的窘迫,是瓯海尴尬的困局。不久的将来,温州西部崛起的瓯海新城,势必如一颗新生的明珠,历经多年的砥砺和蓄势后,迸发出它应有的华采,续写瓯海璀璨的未来。记者 柯哲人 报道组 林晓忠

关键词:

编辑:张汉珠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