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防部长的关爱
张爱萍为女子连题词
.
迟浩田视察女子连
梁光烈视察女子连
张爱萍部长
张爱萍曾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等要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2年11月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
1949年9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军长滕海清和政委康志强在乐清柳市召开全军营以上干部的军事会议,研究解放洞头列岛问题。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兵团司令员的张爱萍将军亲临会场指导,并传达了陈毅的重要指示:“迅速解放沿海岛屿,扫清残敌,剿灭匪特,孤立台湾、保卫海疆。”会后不久,1949年10月8日,洞头列岛首次解放。
此后,敌我拉锯,国民党残敌又几次占据洞头等岛,胡宗南还扬言要在洞头建立十万兵力的军事基地,作为反攻大陆的前哨阵地。张爱萍司令员电令温州军分区司令员夏云飞和第一○五师参谋长刘金山等组成解放洞头前线指挥部,打响解放洞头的最后战斗。至1952年1月15日,洞头全境解放。
1990年8月11日,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举行庆祝建连30周年汇报会,张爱萍将军专门发来贺词:“英姿飒爽女民兵,紧握钢枪守海疆”,给予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高度评价。
迟浩田部长
迟浩田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1998年3月起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
1990年8月11日,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举行庆祝建连30周年汇报会,时任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的迟浩田将军专门发来贺词:“昔日巾帼风采,今朝战旗更红”。
1992年12月17日,迟浩田将军为洞头胜利岙纪念碑题词:“追随先烈遗志,开拓锦绣未来”。后来,在胜利岙岛建成海霞军事主题公园(园名也是迟浩田将军题写),并成了国防教育基地。
1993年4月21日,迟浩田上将为“温州洞头国防教育基地”题名;1995年5月4日,视察洞头时为新建的“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题名,后来该馆成为浙江省国防教育基地和国家首批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1995年5月4日,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在南京军区司令员固辉上将,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刘锡荣,浙江省军区司令员杨士杰少将等陪同下来到洞头视察。首长们冒雨观看了女民兵们的轻武器精度射击表演,迟部长赞赏地说:“英雄连队,后继有人,真了不起!”
2000年4月28日,在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建连40周年前夕,迟浩田部长再次题词:“传统代代相传,战旗今朝更红。”2003年3月,反映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优秀事迹的国防教育资料《海霞传》即将付梓,迟浩田将军亲切接见了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首任连长汪月霞与该书的作者之一陈海鸥,为该书题写书名并作序,在序言中对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的先进事迹和该书出版发行的意义予以充分肯定。
2010年是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建连50周年,当年6月,时任中共洞头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剑谨等专程赴京向解放军总部首长汇报有关情况,同时拜访了迟浩田将军。迟浩田将军欣然再次为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题词:“与时俱进,战旗更红”。临别时,还赠送了一部《迟浩田传》给胡剑谨同志。
梁光烈部长
梁光烈2002年6月被授予上将军衔,2008年起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2000年5月24日,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梁光烈将军,在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义斌少将、装备部部长张诗明少将、浙江省军区政委贺家弼少将,副司令员张天富少将等陪同下来洞头视察海防工作和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
梁光烈司令员和首长们接见了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指战员,观看了女民兵们的军事表演,对女民兵们的精湛技艺给予充分肯定。是年,正是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建连40周年,梁光烈司令员还专门检查了建连40周年成果展示活动筹备情况,并指示要把这项活动抓好。最后,梁光烈司令员为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题词:“民兵楷模”。
2010年6月,梁光烈部长亲切接见了时任温州军分区司令员的蒋忠良和时任中共洞头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剑谨等,对女子民兵连建设情况和纪念活动安排情况予以肯定和表示支持,并专门为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建立50周年题词:“巾帼尚武,爱岛奉献”。6月20日,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建连5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时,梁部长发来贺电,对女子连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要求她们“为建设海岛、巩固国防、繁荣海疆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1年4月18日,梁光烈部长在南京军区司令员赵克石上将、东海舰队司令员苏支前上将等人以及时任浙江省副省长、中共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的陪同下,再次来到洞头视察先锋女子民兵连。梁部长等首长参观了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亲切地接见了连队全体指战员并合影留念。
得到前后几任国防部长的关怀,洞头军民充满自豪,并为把洞头建成海疆堡垒和美丽的海上花园而努力奋斗! 杨志林/文
电影《海霞》是这样诞生的
一只小木盆缓缓地向大海漂去,一位渔民不停地叹气,他的妻子抹着眼泪……听到海边有婴儿的啼哭声传出,路过的刘大伯赶忙跑过去,救起小木盆里的女婴。此时,天边露出朝霞,于是,刘大伯给女孩取名“海霞”。
这是电影《海霞》开头的片段。女主人公原型就是汪月霞,名字里也有一个霞字,在海边土生土长。两个小“海霞”的命运同样凄苦:电影里,海霞的生父李八十四和养父刘大伯被渔霸陈占鳌勾结的海匪打死,生母被逼死,刘家母子被烧死,小海霞成了可怜的孤儿;现实中,汪月霞1937年生于洞头鸽尾礁一个贫苦的渔民家庭,1951年汪父中风久卧病榻,家中5人生计无着,母亲把年方14岁的汪月霞嫁到桐桥村当童养媳。
苦水里泡大的娃,有着别样的坚毅和刚强。1952年,解放洞头的第三次战役打响。战斗中,海岛姑娘们自觉为解放军当起了后勤,汪月霞也是其中一员。这次战役中,女子民兵连的雏形悄然形成。
这一年,汪月霞只有16岁。
不爱红装爱武装
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期间,中国红色电影迎来了一个创作的繁荣时代。荧屏之外,“不爱红装爱武装”,成了女青年们的集体追求。对于一众“海霞”们,“武装”却是最本色的装扮,只不过换成了自家的打满补丁的旧衣衫。
上世纪50年代,温州沿海仍然频受骚扰,洞头成为军事斗争非常重要的东海海防前线。1958年,北沙女子民兵排成立,汪月霞被推举为排长。1960年4月,北京召开全国民兵代表大会,汪月霞是温州市派出的两名代表之一。
“联防区共有12个坳口,光靠部队不行。我们这边男同志都出海捕鱼,只有女同志在家,要搞生产、管家务,民兵任务也很重,怎么办?一定要有个管理。”从北京回来后,建立女子民兵连的设想被提了出来。1960年6月20日,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正式成立。
戏里戏外的斗争
1972年,著名导演谢铁骊偶然看到女儿正在看的小说《海岛女民兵》,被深深地吸引了。于是,一个名为《海霞》的电影文学剧本诞生了。
然而,在样板戏一枝独秀的上世纪70年代初,电影《海霞》从拍摄到上映,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波折:先是由于种种原因,摄制组几度“易帅”,拍摄工作断断续续,直到1975年初才制作完成。但还没来得及上映,一场针对《海霞》的文化围剿就开始了。于是,谢铁骊决定给毛主席写一封信,当年7月29日,毛主席作出对《海霞》的批示,《海霞》终于得以在全国公映。
在戏外,汪月霞在文革期间经历的创伤,并不亚于《海霞》诞生时的“阵痛”。1964年,汪月霞在南京写了《阶级斗争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的文章,当时就“回不来了”,在杭州、南京躲了一年多后,1966年返回洞头,刚到码头就被抓了,两条辫子被剪掉,并遭到毒打。然而,这仅仅是开始。
第二天,是更严酷的审问,由于不肯“交代”,她被揪住胸口从楼上摔到楼下,摔成严重脑震荡,脚指甲都被掀掉了。随后,她躺在担架上被批斗……
这一斗,就是十年。个头结实、身子板很硬朗的汪月霞,从此落下了一身的毛病。
汪月霞的“不交代”,保住了女子民兵连。汪月霞担任连长一职直到1982年,此后又有六任连长继任,民兵的招收范围从几个村拓展到了整个洞头范围,前后招收民兵过千人。
到现在,“海霞”已经历经了五十五个年头,一代代的老“海霞”变成了妈妈、成为了奶奶,但这支队伍始终活跃在洞头,已经成为当地国防、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的一面旗帜和一大品牌。 韩舒伊/文
《海岛女民兵》 撰写始末
长篇小说《海岛女民兵》于1966年7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72年再版,而后又被译成英文版、德文版、日文版、叙利亚版,还被改编成风靡全国的电影《海霞》,1977年10月在第十届巴塞罗那国际电影周和第三十届洛迦诺言电影节上放映,受到国际好评。可以说,“海霞”成为红色经典,与《海岛女民兵》一书关系密切。
写书的人
《海岛女民兵》作者黎汝清,1928年2月出生于山东博兴八甲村,1945年参加八路军,次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建国后,一直在南京军区从事文学创作,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儿童文学一等奖、南京军区第二届前线文艺报告文学创作一等奖、第三届前线文艺创作一等奖和文艺影视创作一等奖。他创作的长篇小说《黄洋界上》获全军第三届文艺新作品一等奖,电影文学剧本《长征》获1988年华表奖、第二十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1992年,因突出贡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其实《海岛女民兵》能引起全国轰动,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黎妆清坦诚地说。1972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在文化等领域开展整顿,纠正“左”的思潮,一些作家、艺人纷纷写信给中央,要求进一步繁荣文艺创作。在周恩来等一批中央领导的支持下,相继出版了李云德的《沸腾的群山》、再版的《海岛女民兵》、李心田的《闪闪的红星》、浩然的《艳阳天》等。这些作品点缀着当时凋零的中国文坛,也给当时的中国人民献上了一份精神大餐。随着《海岛女民兵》的出版,以及之后改编成电影《海霞》,女子连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书中的人
《海岛女民兵》是以主人公、女民兵连长海霞讲故事的方式写的,反映了女子连群体的英雄形象,绝大多数情节都是从当时的女子连官兵身上直接采撷过来的。
小说第一章“在时代列车上”写道:“由北京开出了13次特别快车,轰响着向南飞奔……10号车厢的全体旅客都是出席全国民兵代表大会的代表,我们每个人的怀里都抱着一支崭新的半自动步枪,这些枪是在大会上,中央首长代表祖国和人民亲自赠送给我们的”。
1960年4月23日,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洞头女子连连长汪月霞参加了这次大会,还受到了毛主席、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接见。会议期间,国防部以毛主席的名义赠送给予会代表每人一支半自动步枪和100发子弹。这件事是黎汝清到洞头体验生活时,女子连连长汪月霞对他说的。
还有小说第六章“米和水”、第二十八章“乘风破浪”等,也来源于发生在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女民兵身上的真实故事。小说主人公“海霞”写的是汪月霞,“陈洪嫂”写的是连队指导员陈玉兰,“三香”、“海花”、“玉秀”等都是当时女民兵的真实姓名。
书中的歌
《海岛女民兵》根据海岛独特的民情风貌,引用、编写了大量民歌、情歌、民兵之歌。
1964年的夏天,黎汝清在洞头体验生活。一天早晨,他沿着一条山道而去,眼望着微风吹拂浪,脚踏着铺着细沙的公路,看到在沙滩边上的一座小山上有两棵榕树,一张渔网支在上面,树边架着训练时用的枪支,一群女民兵脸上挂着笑容,织补着渔网。
黎汝清有感而发,谱写了一首《渔家姑娘在海边》的歌:“大海边哎,沙滩上哎,风吹榕树沙沙响,渔家姑娘在海边哎,织呀织渔网,织呀织渔网。高山下哎,悬崖旁哎,风卷大海起波澜,渔家姑娘在海边哎,练呀练刀枪,练呀练刀枪……”后来,这首歌成了电影《海霞》的主题歌,并由殷秀梅、宋祖英等多位歌唱家演唱,传遍了祖国海北。
书中的情
黎汝清在洞头体验生活时,听了很多风情浓郁的海岛民间故事,也听了许多女民兵踊跃支前的英勇故事。
一次,黎汝清认识了洞头北沙乡东沙村的陈恣琛。陈恣琛从小没有进过学堂,却经常走南闯北,见多识广。陈恣琛给黎汝清讲了个《海鸥的翅膀为什么是白的》故事。故事中,欺负渔姑的恶霸陈占鳌听得黎汝清是义愤填膺,他把这个恶霸也写进了小说,作为反面人物,最后死在了女民兵手上,算是替故事里的渔家姑娘报了深仇大恨。后来,小说中的“海鸥的翅膀为什么是白的”、“海鸥是渔姑变的”等情节脍炙人口。
而1951年解放洞头时,汪月霞和村里的一些姑娘自发组织起来,帮助救护伤病员,整理烈士的遗物,这些也写进了《海岛女民兵》,不仅还原了女民兵支前的真实情景,同时充分展现了军民一家亲的鱼水之情。
陈海鸥/文(本文摘登自2013年7月出版《霞光璀璨》一书)
关键词:
编辑:张汉珠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