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霞是一道景观,百岛名片;海霞是一座丰碑,承载历史;海霞是一组画面,绚丽多彩。“爱岛尚武、励志奉献”的海霞精神像东海的航标,像山冈的瞭望台,像鲜红的旗帜,点亮海道、仰望星空、熏陶意识,它辐射到洞头北面、温州第一大岛——大门岛,在即将迎来大桥时代的今天,以它不息的精神,召唤着近三万大门儿女凝心聚力、砥砺前行,朝着临港产业岛和港口物流岛而不懈努力奋斗。
传颂海霞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与时俱进的海霞精神,为大门的大开发大建设注入精神活力,重大项目落户、开工和运营,无处不彰显岛民吃苦耐劳、敢于创新的优良品质。建设工地上响彻的劳动音调,犹如激烈战场上吹响的冲锋号角。重大项目的建设者们不畏寒暑、克难攻坚奋战在一线,为加快大门基础设施建设无私奉献。
构建大交通。大门大桥一期工程建成将实现陆岛相连,大门镇至小门大桥隧道工程、大门环岛公路节点改造工程、大门交通综合体工程等建设将大大改善岛内交通条件。完善大配套。220KV大门输变电工程和大门产业基地应急引水工程、大小门岛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工程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大大优化临港石化产业招商环境。引进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发展,中国石化温州液化天然气(LNG)项目、泰地港口石化项目、温州中石油燃料罐区扩容、浙江弘博DOP项目、中泥水泥物流、热电联产项目相继落户,大门海洋产业岛发展前景无限。拓展大空间。黄岙二期围垦、小门西片围涂和大门港口物流促淤堤工程加快建设,为大项目落户提供土地保障。
重大项目是大门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是海霞精神务实创业的体现。大门镇将继续利用山海资源禀赋,集全镇之力、汇全镇之智,锐意进取、勇攀高峰,以重大项目出形象,以重大项目惠民生,以重大项目谋未来,为构建海洋产业岛而不懈努力。
传颂海霞精神,让民生事业惠及千家万户
海霞源于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海霞精神指引大门镇各项工作以人为本,多听民意、多解民忧,牢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宗旨,为民谋利、造福千秋。
环境是根本。提升宜居质量,破除民生之患,2014年,大门镇多方联动、群策群力,以“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为抓手,破除沉疴顽疾,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完成无违建细胞创建,镇村环境整洁亮丽;全面开展辖区河道整治,旧貌换新颜;启动龟岩森林公园、西浪嬉浪园等建设,旅游景点串联成片。民生是保障。全力筑牢民生大厦,社会保障深化开展。大门镇积极完成全民参保各项工作,抓好养老服务点建设。做好高龄补贴、低保补助的申领和发放工作。自发推行“温暖计划”,为困难群体发放“救济物资卡”。为低收入、残疾人员购买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完成市学前达标乡镇创建和市一级社区学校创建,挂牌成立了大门120急救站。成立消防中队,为民众安全保驾护航。文明是追求。全力打造文明乡镇,移风易俗成效明显。大门镇积极开展遗体火化宣传,强化对民政执法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做好公路沿线私坟整治和中心陵园建设。大力开展大门大桥外垟青至隧道工程仁前途洞口主干线私坟整治、绿化美化、景观建设。
海霞精神的传颂需要暖人心、知疾苦,海霞精神的传承需要汇民智、悟兴替。只有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将民生工程做细做深,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更好地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的长足发展、群众的富足安康。
传颂海霞精神,形成齐抓共管的双拥工作新格局
双拥工作是海霞精神的传承和延续,是爱岛尚武的具体实践。大门镇始终把双拥工作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纳入党政议事日程和发展总体规划,常抓不懈,连续几年超额完成县里下达的征兵任务。
制度形成规范。成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形成统一领导、相互协调的工作格局。规范完善国防教育、军地联谊、上门服务、表彰先进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教育引领风尚。通过多种载体,宣传双拥意义,增强全民国防意识。以“五四”青年节、“八一”建军节等节日为契机,以革命烈士墓为阵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关怀传递信心。在重大节日,镇领导亲自到部队、军烈属、病残复退军人家庭走访慰问,送上慰问金和慰问物品,为军烈属排忧解难。为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家属送去喜报和奖金,鼓舞军人安心扎根军营的士气。以关怀来安军心、固长城,促进双拥工作的和谐推进。
在海霞精神的感召下,在全社会的支持下,大门镇呈现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大好局面,营造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人的社会氛围,谱写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新篇章,各项事业和国防建设创造了新业绩。
隔海相望的大门感知到海霞的能量,感受到海霞的呼喊。大门在迎接大桥时代的当下,将继续发扬艰苦创业、普惠民生、拥军爱民的各项工作,唱响海霞精神主旋律,将它世代传颂。
关键词:
编辑:张汉珠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