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洞头新闻   ->   社会万象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3月1日是国际民防日
2017年03月01日 14:43:42来源:洞头新闻网
核心提示:民防是民事防护的简称,是指政府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空袭、抗灾救灾措施,实施救援行动,防范与减轻灾害危害的活动。它包括战争空袭的防护、自然灾害的防护和民间人为灾害的防护。其宗旨是保护平民居民不受危害,帮助平民居民克服敌对行动或灾害的直接影响,并提供平民居民生存所需条件的某些或全部人道主义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防逐步向保护生态环境、人道主义救援等领域拓展和延伸。现在世界上已有110多个国家建立民防体系,并制定了民防法律法规,把平时防灾救灾和战时防空有机结合起来。

国际民防组织标志。

  民防的定义

 

  民防是民事防护的简称,是指政府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空袭、抗灾救灾措施,实施救援行动,防范与减轻灾害危害的活动。它包括战争空袭的防护、自然灾害的防护和民间人为灾害的防护。其宗旨是保护平民居民不受危害,帮助平民居民克服敌对行动或灾害的直接影响,并提供平民居民生存所需条件的某些或全部人道主义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防逐步向保护生态环境、人道主义救援等领域拓展和延伸。现在世界上已有110多个国家建立民防体系,并制定了民防法律法规,把平时防灾救灾和战时防空有机结合起来。

  民防的任务

  民防的任务旨在保护平民居民不受危害,帮助平民居民克服敌对行动或灾害的直接影响,并提供平民居民生存所需的条件的某些或全部下列人道主义任务。

  (一)发出警报。

  (二)疏散。

  (三)避难所的管理。

  (四)灯火管制措施的管理。

  (五)救助。

  (六)医疗服务,包括急救和宗教援助。

  (七)救火。

  (八)危险地区的查明和标明。

  (九)清除污染和类似保护措施。

  (十)提供紧急的住宿和用品。

  (十一)在灾区内恢复和维持秩序的紧急支助。

  (十二)紧急修复不可缺少的公用事业。

  (十三)紧急处理死者。

  (十四)协助保护生存所必需的物体。(十五)为执行上述任务,包括但不限于计划和组织的补充活动。

  国际民防组织1931年法国军医乔治·圣保罗将军创建了第一个民防组织日内瓦国际协会。1958年协会改名为国际民防组织。1972年改变为各国政府参加的国际民防组织(简称ICDO),向联合国申请注册并得到承认,成为世界最大的民防组织。目前共有49个会员国和10个观察员国。我国于1992年加入该组织后,即当选并连任执行理事会成员至今。1996年10月,我国当选为该组织副主席国。

  国际民防日国际民防组织根据在日内瓦举行的第九届会员大会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1日为“国际民防日”。设立“国际民防日”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公众对国际民防组织任务的认识,即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2009年3月1日,由民政部、国家人防办和北京市政府共同组织的“国际民防日”宣传活动在北京举行,是我国首次开展民防日宣传活动。

  避灾八字原则

  (一)学。要不断学习各种灾害预防知识,掌握避险技能。

  (二)备。做好个人、家庭物资准备,建议家庭必备十项防灾器材:清洁水、食品、常用药物、雨伞、手电筒、御寒用品和生活必需品、收音机、手机、绳索、适量现金。如有婴幼儿,还须准备奶粉、奶瓶、尿布等婴儿用品。如有老人,要为老人准备拐杖、特须药品等。尤其要增强防灾心理素质,面对灾害,不必过于紧张、惊慌、恐惧,要乐观,尽量放松自己,更不要对外来救助失去信心。还有,灾前要选好避灾的安全场所。

  (三)听。通过各种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121电话、车上天气警报显示、手机短信等,及时收听(收看)各级气象部门发布的灾情信息,不可听信谣传。

  (四)察。密切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某种异常的现象,要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请专业部门判断,提供对策措施。

  (五)断。在救灾行动中,首先要切断可能导致次生灾害的电、煤气、水等资源。

  (六)抗。灾害一旦发生,要有大无畏精神,召唤大家,进行避险抗灾。

  (七)救。利用已经学过的一些救助知识,组织大家自救和互救,比如在大水、大火中逃生的自救和互救;利用准备的药品,对受伤生病者进行及时抢救;还要注意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八)保。除了个人保护外,还应利用社会防灾保险,以减少个人经济损失。

  急救技能

  (一)止血法

  1.加压包扎法

  用敷料盖住伤口,再用绷带加压包扎。这种方法急救中最常用。

  2.填塞止血法

  用消毒的纱布,棉垫等敷料填塞在伤口内,再用绷带、三角巾进行加压包扎,松紧度以达到止血为宜,常用于颈部、臂部等较深伤口。

  3.指压止血法

  用手指压迫出血的血管上端,即近心端,使血管闭合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目的。适用于头面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急救。

  4.屈曲加垫止血法当前臂或小腿出血时,可在肘窝放置绵纱垫、毛巾或衣服等物品,屈曲关节,用三角巾或布带作“8”字固定。注意有骨折或关节脱位时不能使用,因此法伤员痛苦较大,不宜首选。

  (二)常用伤员搬运法

  1.单人搬运法

  (1)驮法:将伤员驮在肩上,其躯干绕颈部,同时牵住其下垂之上肢。

  (2)背法:将伤者双上肢拉向急救者胸部,前胸紧贴后背,伤者屈髋屈脖,急救者双手前臂托住伤者大腿中部。(3)抱持法:伤者一手搭在急救者肩上,急救者一手抱住伤员腰背部,另一手肘部托住大腿。

  2.双人搬运法

  (1)椅托式:急救者二人手臂交叉,呈坐椅状。

  (2)轿杠式:急救者二人四手臂交叉。

  (3)拉车式:一急救者抱住伤员双膝,另一则双手从腋下抱住伤员。

  (4)椅式搬运法:将伤员放在坐椅以搬运。(5)平抬法:两位急救者双手平抱伤员胸背部及臀部、下肢。

  (三)急救品代用法

  各种急性病症的发生,谁都很难预料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就是平时准备了家庭急救箱,也不能把它随身带到发生事故的现场。下面介绍一下急救用品的代用法,使之在应急处理时派上用场。

  操作要领

  1.长筒袜子:不管穿在脚上的还是旧的,均可在应急处理时作绷带用。

  2.领带:骨折时可以作固定夹板用或作止血带用。

  3.浴巾:上肢骨折时可作三角巾用。

  4.手帕、手巾:出血时可用作止血,也可作冷湿敷用。

  6.杂志、尺子、厚包装纸、伞、手杖均能在骨折时作夹板用。

  (四)徒手心肺复苏术(CPR)

  徒手心肺复苏术是一种抢救技术,它不是医护人员的专利,它是广大群众应该熟悉和掌握的一种急救术。

  徒手心肺复苏术不需要任何医疗器械。徒手心肺复苏术主要应用于猝死的病人。首先判定病人是不是猝死,包括突然神志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自主呼吸停止,双侧瞳孔散大等等。

  体位:病人仰卧于地上或木板上,头上不垫枕头及其他物品,这是心肺复苏术的正确体位,如果病人俯卧,应将其翻转为仰卧位,手法要轻柔,特别要注意头颈部。

  手压:①先找到肋弓下缘与胸骨连接处的切迹;②以右手中指、食指置于该切迹上;③将左手掌跟部紧贴右手食指旁,并压在胸骨上,正好压在胸骨上2/3与下1/3的交界处。

  手压一定不能用力过大。如果病人躺在松软的床上,背部要垫上木板。

  火灾的预防和扑救

  (一)家庭灭火应急对策

  1、发现着火时要大声呼喊。当火势较小时,可用家用灭火器或水扑灭;当火势较大扑灭困难时,要迅速向119求助。

  2、油类物品起火,可用毛毯、棉被覆盖灭火。

  3、家用电器着火,先关断电源,再用毛毯、棉被等物品覆盖灭火,最好不要用水灭火。

  4、煤气、液化气失火时,应立即关闭阀门,切断气源,用衣物、棉被等浸水后捂盖。

  5、救火时,要慢开门窗,以免造成空气对流形成更大的火势。

  (二)火场逃生13法

  1、绳索自救法:家中有绳索的,可直接将其一端拴在门、窗上或重物上沿另一端爬下。过程中,脚要成绞状夹紧绳子,双手交替往下爬,并尽量采用手套、毛巾将手保护好。

  2、匍匐前进法:由于火灾发生时烟气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间,因此在逃生过程中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

  3、毛巾捂鼻法:火灾烟气具有温度高、毒性大的特点,一旦吸入后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烫伤或中毒,因此疏散中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起到降温及过滤的作用。

  4、棉被护身法:用浸泡过的棉被或毛毯、棉大衣盖在身上,确定逃生路线后用最快的速度钻过火场并冲到安全区域。

  5、毛毯隔火法:将毛毯等织物钉或夹在门上,并不断往上浇水冷却,以防止外部火焰及烟气侵入,从而达到抑制火势蔓延速度、增加逃生时间的目的。

  6、被单拧结法:把床单、被罩或窗帘等撕成条或拧成麻花状,按绳索逃生的方式沿外墙爬下。

  7、跳楼求生法:火场切勿轻易跳楼!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住在低楼层的人可采取跳楼的方法进行逃生,并将席梦思床垫、沙发垫、厚棉被抛下做缓冲物。

  8、管线下滑法:当建筑物外墙或阳台边上有落水管、电线杆、避雷针引线等竖直管线时,可借助其下滑至地面,同时应注意一次下滑时人数不宜过多,以防止逃生途中因管线损坏而致人坠落。

  9、竹竿插地法:将结实的晾衣杆直接从阳台或窗台斜插到室外地面或下一层平台,两头固定好以后顺杆滑下。

  10、攀爬避火法:通过攀爬阳台、窗口的外沿及建筑周围的脚手架,雨棚等突出物以躲避火势。

  11、楼梯转移法:当火势自下而上迅速蔓延而将楼梯封死时,住在上部楼层的居民可通过老虎窗、天窗等迅速爬到屋顶,转移到另一家或另一单元的楼梯进行疏散。

  12、卫生间避难法:当实在无路可逃时,可利用卫生间进行避难,用毛巾紧塞门缝,把水泼在地上降温,也可躺在放满水的浴缸里躲避。但千万不要钻到床底、阁楼、大橱等处避难,因为这些地方可燃物多,且容易聚集烟气。

  13、火场求救法:发生火灾时,可在窗口、阳台或屋顶处向外大声呼叫、敲击金属物品或投掷软物品,白天应挥动鲜艳布条发出求救信号,晚上可挥动手电筒或白布条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特别提示:很多物质燃烧后会产生有毒气体,注意防毒。

  怎样预防雷电

  1、在空旷田野上,不要使自己成为尖端,也就是说,要尽量降低自身的高度,不要把铁锹、锄头、高尔夫球棍等带有金属的物体扛在肩上高过头部。

  2、在市效地区,最好射躲入一栋装有金属门窗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也可以躲进有金属车身的汽车内。

  3、在稠密的树林中,最好找一块林中空地,双脚并拢蹲下,在大树下躲雷是极不安全的。此外,不要在高楼烟囱下、地势高的山丘处停留,以防不测。

  4、在山间旅游,如路遇山洞也可以进入避雷。5、打雷时,最好不要在湖泊、江河、海滩等处钓鱼和划船,也不要游泳。在平坦开阔地带,最好不要骑马、骑自行车、驾驶摩托车或开拖拉机。在室内较为安全,但注意紧闭门窗,防止危险的侧击雷和球形闪电侵入。

  雾天防护措施

  1、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戴上口罩,防止吸入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2、尽量减少在雾中活动,不要在雾中锻炼身体。

  3、骑车要减速慢行,听从交警指挥。乘车(船)不要争先恐后;轮渡停航时,不要拥挤在码头,更不要租乘小船过渡。4、雾中驾车时,应打开防雾灯,保持慢速行驶,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制动距离,在雾中停车,最好行驶到道路以外。

  如何应急处置触电事故

  电流对人体的操作主要是电热所到致的灼伤和强烈的肌肉痉挛,这会影响到呼吸中枢及心脏,引起呼吸抑制或心跳骤停,严重电击伤可致残,甚至直接危及生命。

  (1)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应立即拉下电源开关或拔掉电源插头。若无法及时找到或断开电源时,可用干燥的木棍等绝缘物挑开电线。

  (2)将脱离电源的触电者迅速移至通风的干燥处仰卧,将其上衣和裤带放松,观察有无呼吸,摸一摸颈动脉有搏动。

  (3)若触电者呼吸及心跳均停止时,应在做人工呼吸时同时实施心肺复苏抢救,并及时打电话呼叫救护车。尽快送往医院,并途中继续施救。警示:切勿用潮湿的工具或金属物拨开电线。切勿用于触及带电者。切勿用潮湿的物件搬运带电者。

  食物中毒及处置常识

  (一)什么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了含有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的食品或食用含有毒性物质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从致病因素看,食物中毒常见的有:细菌性食物中毒(如大肠杆菌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如农药中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如木薯、扁豆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毒蘑菇中毒)。

  (二)食物中毒特征

  食物中毒来势凶猛,时间集中,无传染性,夏秋季多发。群体食物中毒的表现是,在短时间内,吃这种食物的人单个或同时发病,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往往伴有发烧。吐泻严重的,还可发生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等症状。

  (三)食物中毒后怎么办

  出现中毒症状时要立即停止食用有毒食物,马上向120急救中心呼救,送中毒者去医院进行洗胃、导泻、灌肠。越早去医院越有利于抢救,如果超过两个小时,毒物被吸收到血液里就比较危险了。

  特别要注意保存导致中毒的食物,提供给医院检疫。如果身边没有食物样本,也可保留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确定中毒物质对治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餐饮单位就餐后发生疑似食物中毒的,千万不要与餐饮单位私下解决,应由卫生监督机构确定是否食物引起中毒。

  个人防护器材

  (一)什么是个人防护器材

  凡是能保护自己不受火灾、水灾、有毒物质、核辐射伤害的器材就叫个人防护器材。

  (二)个人防护器材的种类

  1、呼吸道防护器材: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氧气面具、防毒口罩、湿毛巾等。

  2、皮肤防护器材:防毒衣、防毒手套、防毒鞋、塑料布、皮鞋、雨鞋、雨衣、雨伞等。

  3、眼睛防护器材:风镜、防毒面具、简易防毒眼镜等。

  4、防火、逃生类:棉被、褥子、床单、窗帘、衣服、沙发垫等。

  5、防水类:救生衣、救生圈、汽车内胎等。

  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氧气面具、防毒衣、防毒手套、防毒鞋、防毒面具、救生衣、救生圈等是由工厂生产的制式器材。其他属自制器材(或身边可利用器材),也叫简易防护器材,紧急情况下,使用它们可以有效保护自己不受或少受伤害。在放射性物质下落期间,使用雨伞可以防止身体受到污染。

  


防毒面具佩戴过程。

用毛巾制作防毒口罩的步骤。

关键词:

编辑:丁静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