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人文洞头   ->   人文纪实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叶世义办学重教开先河
2020年11月13日 08:15:05来源:洞头新闻网
核心提示:
洞头乡贤
 
      编者按:近日发行的《洞头乡贤》一书系洞头区首部乡贤书籍,由洞头区乡村文化建设促进会牵头收集、整理、编撰,共收录了55篇乡贤故事,集中展示了乡贤们的人物生平、光辉事迹。本报将陆续选登乡贤故事,以飨读者。

  叶平

  据洞头叶氏宗谱记载 (附件1),大约在雍正年间(1723—1735),原住闽南泉州同安的叶祖敬(1690-1763)夫妇,携幼子叶世义(1722—1778)一家三口迁徙到洞头中仑村。谱中记载叶祖敬来中仑时,中仑还属荒芜一片,可见叶世义与其父是来洞头中仑村的开山祖。在叶祖敬来洞头一百多年前,已有叶国宪(1598—1660)与其父等叶氏先人来洞头列岛开垦。叶祖敬只是最早来洞头中仑的开山祖,而不是最早来洞头列岛的开山祖。

  叶世义长大在中仑开垦定居,生活有了着落之后,为着叶氏众子弟的文化教育,随即回祖源地聘请教师。因浙闽两地路途遥远,聘来的教师,一请便达数年,每年的费用相当中等水平人家一年的生活开支。几年来,叶世义一家独自承担教师的费用,实属难能可贵。由于倚教重文,叶世义除了自己获得“国学”称谓之外,两个儿子都考取了“庠生”。

  虽然记载中没有阐述叶世义是如何获得“国学”资质的,但根据家谱记载,叶祖敬三十二岁时生叶世义,四十岁时生其二弟,五十二岁时生其小弟。作为开山祖与大自然的博弈,亦作为长子要承当家中生活重担,叶世义能做到一边务农还能一边读书,这是很难想象的,他能获得“国学”,确确实实是如记载所言,纯属“破天荒”之举。

  记载的“天荒”二字,其所指含两层意思:一指土地荒芜,二指未出人才。叶世义作为来中仑的开山祖,面对天荒之地并破了天荒,没有疑问;同时要进一步破读书、学业的第二个天荒,后世子孙实难为此寻找表述的词语。从开垦到学业破两天荒,文中感叹这是上天不负有心人赐予的福报。

  古人涉世早,叶世义于1740年之前在中仑办学的可能性大。这个年代办学,洞头有关史册未见记载,说明叶世义办学重教当属洞头首创。

  自叶世义之后,房系人丁兴旺。从叶祖敬最初的夫妻与其子叶世义三人来洞头,至2008年的第八次修谱大约经历280年,繁衍10代,人丁添至533人(还不包括基督徒无入谱者),是叶氏族人来洞头繁衍最为旺盛的一支。文化教育自此蒸蒸日上,至清末不到200年间,叶祖敬房系一共出了八名“庠生”、一名烈士武信郎,在洞头纯属罕见。从宗谱中同样看到,凡文化教育好的分支房系,人丁都能兴旺发达,可见弘扬传统文化与人丁兴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这种现象或许正符合达尔文适者生存的道理。

  叶世义为人慷慨正直,不但官方交代公事都能认真完成,而且地方遇到纷争同样都能妥善解决,因此得到地方百姓的敬重。乾隆二十九年(1764),叶世义获得厅宪吴作哲《好义可风》的匾额,取得了官方和地方乡亲的一致赞誉和信任。

  乡间对叶世义的称颂一直流传下来。宗谱记载“余生也晚,不克亲睹其盛,每问二三父老,啧啧称颂”一语,说明当年的宗谱记载人未见过叶世义,而宗谱记载人所询问的父老乡亲是亲身见过叶世义的,因此宗谱记载书写年间应在1800年前后,是先记载于自家家谱, 待1851年洞头叶氏第一次修谱时从原文抄录到整体的洞头总谱中来。

  叶世义之功德在族人中口口相传,至今不断,可见家风传承正能量之强大。叶世义之后,家谱中同样有着家风正能量传承的记载 (附件2):叶世义的侄儿叶德吉(1755—1822),庠生,为人光明正大,做事说到做到、慷慨好义。当时海盗蔡牵在洞头洋面十分猖獗,叶德吉奉清政府号召,自己筹备饷银、招募民众,并自己打造对抗海盗的勇船,帮助官兵在沿海抗击蔡牵,使得洞头一带洋面相对安全。叶德吉的长子负责筹备经费,次子叶高记 (1788—1812)率众宗亲出洋抗击海盗。在出洋巡哨对抗海盗时,叶高记不幸英勇牺牲,年仅25岁。清政府特授予“武信郎”称号。叶高记承传了祖上热爱家乡、正直做人的基本理念,不幸丧失生命,让后人深感痛惜,但也为后人树立了做人的楷模,代代相传。

  家谱记载:叶高记牺牲时,叶德吉两手清风,没有能力营办叶高记的丧事。由此可见父子兄弟都承传祖宗业德,做人不但以正为根本,而且要懂得付出、懂得承担社会责任。叶高记的事迹已经同其伯公叶世义同时记载在厅志上了,留待后人学习、纪念。

  在叶世义房系,陆续出了几个庠生,因此中仑的文化教育也一直得到良好的传承。叶世义之下,中仑最后一个私塾先生名叶旭澜(1897—1966),于 1918 年在中仑与柯姓先生创办了中仑最后的私塾,并一直延续至上世纪20年代初。

  附件1:洞头叶氏宗谱1851年第一次宗谱记载:“公于雍正年间,由闽泉同安徙此,彼时尚属荒芜,公邀同人,赴未始非公有以启之也,且其为人报完纳遂成课地,但披剪之后,建于1778年的叶世义墓朴陋无文,公心甚悼之,躬自回祖地聘请宿儒,训诲诸子弟,束金之给,出自一人,二子必登、必清,俱入厅泮,斯山天荒,由是首破此殆,天之报,施不爽者也,嗣后生齿日繁,文教日兴,慷慨正直,公事责公而成,私忿遇公而平,当日不惟为地方所钦,并为厅主所重,现乾隆二十九年,厅宪吴作哲给公匾额“好义可风”,于今犹烈,公勤劳于一时,而著绩于万世,余生也晚,不克亲睹其盛,每问二三父老,啧啧称颂,爰悉其未报修厅志,并摅数语,以志不忘云尔。”

  附件2:同上宗谱记载:“公彰烈子彰义侄也,为人光明正大,不苟言,而其慷慨好义不歉,乃伯之风,时海盗蔡骞猖獗洋面,公奉宪招募义民,助汛弁防御,整设勇船,邦营哨追缉,盘山一带洋面藉以稍安,公之设立实次子逢阳管驾成之也,逢阳之著积实兄朝阳筹饷助之也,逢阳节次获盗蒙。恩借补幅府得功既深而立功愈切,出洋巡哨击匪阵亡,又蒙批拟,世袭而竟成乌有者,以死后两袖清风,乏力营办,故也然父子兄弟一同仗义,至今犹昭昭在入耳目间现巳同乃伯登修厅志,余复就其实行而序之,俾后之子孙知祖宗积功累仁者远矣。”

关键词:

编辑:黄勉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