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人文洞头   ->   人文纪实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且借鱼虾数行泪 痛悼非遗少一人——追记洞头海洋动物故事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许根才
2021年03月11日 15:33:29来源:洞头新闻网
核心提示:

许根才作品

  文/邱国鹰

  去年8月,浙江省非遗中心受国家文旅部委托,率领由浙江电视台著名编导钟冶平领衔的摄制组来到洞头,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许根才拍摄“国家非遗工程”专题纪录片。许根才两年前中风,虽恢复尚好,但语言能力受到影响。区文广旅体局、区文联、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协力相助,经过先后三次采访、拍摄,到了年底,主要部分已经完成。按摄制组计划,待过了春节再来补拍一些镜头,即大功告成。

  未料,今年3月4日,新春佳节过后才20天,许根才却因病抢救无效,与世长辞。

  我因采录海洋动物故事与许根才相识相知,时间长达41年,突然接到噩耗,顿时呆滞。与他的交往,一幕幕在眼前闪现。

  1979年,纪念新中国成立30周年,我和一批文学爱好者搜集民间故事,编印《洞头民间故事》专集。集子中的8篇海洋动物故事,引起民间文学界专家的关注,高度评价说:“洞头海洋动物故事的搜集,为民间故事开辟了新的领域,令人耳目为之一新。”经省民间文艺工作者协会陈玮君先生推荐,1980年6月,这8篇故事,全部在福建人民出版社《榕树文学丛刊·民间文学专辑》上发表。

  在洞头,一次性被省级刊物选用发表这么多篇作品,是破天荒的第一次,给洞头民间文学工作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于是从1980年开始,我又发动作者,开展“海洋动物故事专题采风”活动,到处寻找能讲故事的人。就在这一年的5月,机缘巧合,碰到了许根才,他对我讲了一个《墨鱼为什么又叫乌贼》的故事。

  这故事的梗概是:墨鱼跟随章鱼学功夫,既想学到本领又怕苦嫌累,才学了三天,熬不了苦,偷了章鱼防身的宝贝墨囊逃跑。可它没掌握使用墨囊的诀窍,逃跑时心里慌张,墨囊滑到肚子里了;墨囊用完了也不会再添加,常常用光了墨烟浮上海面等死。别的鱼虾看不起它,叫它乌贼——偷乌黑墨囊的贼。

  听了这个故事,我十分高兴,这正是要重点采录的海洋动物故事啊!许根才一点就通:“哦,这就是海洋动物故事啊?那好啊,我回去慢慢再想!”

  《墨鱼为什么又叫乌贼》的故事,经过我记录整理,在1981年《山海经》杂志“创刊号”发表。不久,许根才送来自己写的海洋动物故事《章鱼学功》,我推荐给了北京的《民间文学》杂志,于1981年4月发表。后来许根才又写了《珍珠》,1982年4月在上海《故事会》号上登载。《墨鱼为什么又叫乌贼》《章鱼学功》《珍珠》,都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4年10月出版的《中国水生动物故事集》收录。

  经过多次接触,我对许根才故事传承的来龙去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许根才家住北岙街道九仙村,父亲是民间手艺人,会塑佛像,会纸扎工艺,供村岙乡亲红白喜事时使用。他不识字,口头表述能力却很强,塑像、纸扎时,双手不停,嘴巴不闲,喜欢为围观的人说笑话、讲故事。

  许根才因为家庭困难,小学毕业就辍学了,跟在父亲身边当帮手,边干活边听故事,兴味十足。据许根才回忆,父亲能讲30多个故事,有地名故事、鱼类传说、海洋动物故事,还有民间歌谣、民间谜语。这是许根才讲述故事最早打下的基础。

  许根才长大后当过农民,20岁时下海打过鱼,由于晕船,五年后上岸,转行干过石匠,加工过鱼粉,跑过供销,天南海北四处跑。走过全国不少地方,接触了许多人,阅历丰富了,故事积累也多了。这是他故事的另一个来源。

  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靠口耳相传。其传承的类型,有家族型、师徒型和社会型。许根才的故事讲述,既是家族型(父子)传承,又是社会型传承,是两种传承类型的互补融合。比起单一的家族传承或者师徒传承,内容要丰厚得多。

  当时正逢改革开放,许根才加入了营销员队伍,四处跑销售,很少再有空坐下来闲聊。不过,《珍珠》故事在《故事会》杂志的发表,无意间给许根才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过了三四年,《故事会》编辑部举办故事写作函授班,邀请他参加。

  许根才一面从事鱼粉的加工生产和销售,一面捧起了故事函授教材。从1985年5月到1986年4月,整整一年时间,他这个差不多50岁的老学生,教材认真看,作业按时交,有了不小的长进。也陆续写了一些故事,有地名传说《竹屿岛为什么没有竹子》,生肖故事《十二生肖老鼠为何得头名》,有海洋动物故事《懒惰的花专鱼》等,同时也让女儿许小萍记录了多篇。

  2008年,许根才淡出生产一线,退休了。他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整理海洋动物故事。由于有了故事函授的基础,他不但整理单篇故事,还萌生了把多个单篇故事,以章回小说的形式串成中篇的大胆设想。连续写了31回,冠名《百岛奇谭》,在县文联的文艺刊物《百岛》上分几期发表。

  2011年之后,许根才的讲述和整理又有新的进展。当年9月,由他讲述、女儿许小萍纪录的海洋动物故事《海马为什么长不大》《鳗鱼想当将军》《黄鱼胶成滋补品》,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浙江洞头卷》。2013年,许根才将自己讲述的故事汇总整理,经过整整一年的努力,理出35篇单篇,连同31回的中篇故事《百岛奇谭》,共13万多字,交付中国文史出版社,于2015年2月出版。

  许根才讲述、整理的这些海洋动物故事,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海洋气息浓郁,对鱼虾的外形、生活习性的表述十分准确,这是他长期生活在海岛、当过渔民的经历造就的。另一个是爱憎分明,是非明确,给人满满的正能量,是渔区人民群众基本道德观念、朴素思想感情通过故事形式的表露。民间文学界专家评价,洞头海洋动物故事既是鱼类知识的普及读物,更是渔民大众的道德教科书。这在许根才的故事中显现得十分突出。

  许根才不但动笔记录整理、出版专集,还经常接受邀请,在村里、图书馆、小学、幼儿园等许多场所,为大人、孩子讲故事。他常说,“我都一大把年岁了,如果不把这些故事快快讲给大家听,那这些有趣的鱼类故事就会失传啊。”

  许根才搜集、讲述、整理海洋动物故事,时间长达41年,为海洋文化的传播做了大量工作。2009年,许根才被确定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1年洞头海洋动物故事列为国家级非遗之后,他又于2018年5月,成为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40多年前,我和一批民间文学爱好者开始采录海洋动物故事时,能讲述这类故事的船老大、渔民、民间艺人,还有三四十人。时至今日,绝大多数已经作古;就连一起参加采风的民间文学作者中,也有好几位去世了。许根才作为讲述者,在当年是最年轻的,如今,也以81岁的高龄谢世。令人倍感非遗“抢救”的急迫,保护和传承的必要。

  这些年来,海洋动物故事作为洞头人民共同宝贵的文化财富,得到了全区上下的精心呵护。从演讲比赛、校园剧演出、作文改写,到绘制漫画、制作动漫、雕成石刻,再到塑成景观、列入展览、融进美食,海洋动物故事通过各种途径、借助多种形式,得到了“活态传承”。看到这一切,作为海洋动物故事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许根才应该感到欣慰了。

  谨献打油一首,送根才兄远行:

  携手卌载搜海珍,

  敢向高峰留屐痕。

  且借鱼虾数行泪,

  痛悼非遗少一人!

  (作者邱国鹰,1980年时任洞头县文化馆副馆长,海洋动物故事搜集的组织者。曾任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温州市民协主席。)

关键词:

编辑:郭芬芬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