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强
但凡来过洞头,见过女子连,看过电影《海霞》的人,都知道《渔家姑娘在海边》这首歌,熟悉这首歌。人们大都会唱,即使不能完整唱好,也能哼上几句。然而,这首歌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或者知之不多。
《渔家姑娘在海边》是电影《海霞》的插曲,要说《渔家姑娘在海边》背后的故事,还得先从电影《海霞》说起。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江青一伙把持文化部,大搞“样板戏”,大肆摧残压制文学艺术创作,形成了“在8亿人民心中只有8台戏”肃杀局面。江青之流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长期从事故事片创作的老同志的强烈不满。1971年5月20日,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谢铁骊等人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信,倾诉了基层电影工作者的心声,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观看故事片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并对做好故事片拍摄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周恩来总理收信后极为重视,立刻批转文化部,要求做好故事片的创作拍摄工作。于是,出现了“北海霞,南春苗”的情况。即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海霞》,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春苗》。电影《海霞》的摄制便提上了议事日程。
电影《海霞》是根据著名军旅作家黎汝清创作的长篇小说《海岛女民兵》改编的。1972年8月,肩负电影《海霞》拍摄任务的导演谢铁骊带领《海霞》剧组人员来到南京,与黎汝清商量、交换《海霞》改编事宜和电影剧本创作修改意见,并通报了《海霞》拍摄有关工作情况。随后谢铁骊一行又先后到了温州洞头和福建、广东等地挑选拍摄外景地,紧锣密鼓地开展《海霞》摄制工作。但是,由于江青一伙的干扰破坏,《海霞》拍摄工作受到影响,整个拍摄过程拍拍停停,举步维艰,最后被迫封镜停拍。1974年7月,在周恩来、叶剑英等中央领导的亲自过问下,《海霞》又重新进行拍摄。
根据剧情的安排,电影《海霞》需要一段插曲。1974年8月,谢铁骊导演拨通了黎汝清家的电话,请黎汝清老师为《海霞》创作一首插曲歌词。黎汝清老师胸有成竹,爽快地答应了。他想起了十年前为创作长篇小说《海岛女民兵》在洞头采风、体验生活时的经历,大海、沙滩、渔家姑娘等海岛风光、劳动场面、生活情景又深深触动他的创作灵感,于是,《渔家姑娘在海边》歌词横空出世。“大海边,沙滩海上,风吹榕树沙沙响,渔家姑娘在海边织呀么织渔网……”充分反映了海岛女民兵参加生产劳动,保卫新生活的纯朴、执着、倔强的性格和坚定信心。
八九月间,北京城里依然闷热难捱,好在早开的丹桂送来阵阵清香,给人一种神清气定的爽朗感觉。北京电影制片厂南楼的办公室里,谢铁骊导演和中央乐团著名作曲家王酩一边摇着蒲扇,一边谈论着《海霞》电影插曲的事情。这时传达员推门而进送来了一个邮件,谢铁骊导演接过来一看,高兴地对王酩说道:“说曹操,曹操到,汝清同志的歌词来了。”王酩接过歌词,看了一遍又一遍,大为赞赏,连声说好,他对谢铁骊说:“这歌词,我来谱曲,我一定让它成为一首最优美的歌曲。”回到家中,王酩全身心投入,将曲子写了又改,改了又写,反反复复不断修改、演唱,他的每一遍唱曲,都是在倾诉积蓄在心里的感情。谁曾料到,《渔家姑娘在海边》歌曲创作成功后却给王酩带来了麻烦。当时是“样板戏”一统天下的时代,《渔家姑娘在海边》明显与所谓的“时代主旋律”相悖,因而被当时的舆论批判为“靡靡之音”。但是,酒香不怕巷子深,《渔家姑娘在海边》最终还是凭借优美的旋律和甜美的歌声,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认可,几十年来久唱不衰,传遍大江南北。
《渔家姑娘在海边》创作完成后,电影《海霞》也拍摄完成,进入了后期制作阶段,电影配曲提到议事日程,歌曲演唱者的遴选确定成为了重要工作。经过反复思考比较,王酩最后选定了中央广播民乐团的女高音歌唱家陆青霖老师,理由有二:一是陆青霖是浙江临海人,浙江人对浙江事肯定有特殊的感情;二是陆青霖老师专攻民歌,音域宽广,音色圆润,唱腔优美,很适合《渔家姑娘在海边》的旋律特点和唱曲风格。主意打定,王酩便通过中央广播民乐团的领导找到了陆青霖。陆青霖老师拿到歌片后眼睛一亮,觉得这首歌曲真是太好了,很适合自己演唱,心想:“王酩找到我,算是找对人了。”试唱练习几遍后,陆青霖老师如约来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录音棚。看片段,对口型,亮歌喉,陆青霖一气呵成,一锤定音,没砸场,没间断,没重录,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从作词作曲到演唱定音,大功告成,画上圆满的句号。《渔家姑娘在海边》的演唱成功使陆青霖老师与洞头的海霞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此后的每次随民乐团到全国巡回演出,她都会登台演唱《渔家姑娘在海边》这首歌。有一次中央广播民乐团到温州巡回演出,陆青霖还特地来到洞头,与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的海霞们联欢,亲自教女子连的姑娘们唱《渔家姑娘在海边》,在海岛洞头传为佳话。
歌声悠扬,海霞情长。《渔家姑娘在海边》歌声轻柔,优美舒展,世世代代,传遍祖国大地,传颂着一批批海霞们的执着、顽强和拼搏,传承海霞精神,演绎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抒写一篇又一篇璀璨的篇章。
关键词:
编辑:郭芬芬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