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区海霞中学
901班王思彤
朱光潜的文字,宛若游龙,令我震撼。
他的文字不是文言文式的各种晦涩难懂之词;没有复杂的文字繁体;也不像过分简洁的白话文,而是颇具民国典范极其有力量的文字。不难让人赏心悦目。
读他的信时,我心中只有一种感觉,我认为我就是那个被朱光潜寄信的青年,在被他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为他的教育方式与风格深深熏陶着。他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学者,而是一位时刻密切关注祖国发展,关心青年教育的,我们的朋友。
我先是翻开了他寄给我的第一封信——《谈读书》。主要有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他在劝谏我们青年学子无论平时日子如何忙碌也切不能丢掉读书的习惯;第二部分说要分辨书的不同价值,读书时要有所选择地读,要把精力放在更好的更优质的书上;第三部分朱光潜先生将自己读过的书列成了一个推荐书单,包括着古今中外的各种经典名著;第四部分,他在和我们强调读书的方法:一定要细读好书,一定要勤做笔记。可以这样说,朱光潜先生已经在本文中将读书的各个方面都涉及了。对于读书我们这些青年是最有感触的,小时候只觉着读书枯燥乏味,看着书中的文字完全没有享受之感,甚至觉得头脑有些发热,故而也领悟不了书中的蕴理。可愈长大,我便愈懊悔自己小时候的愚蠢,读书是多么令人身心愉悦的一件事情,在懊悔的同时,又为自己找一个开脱的理由:长大了,学业太忙了,没有精力再每天读书了。可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深感羞愧,也明白为何会差人如此,因为朱光潜先生说:“如果你每天抽出半点钟,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100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这段话简直打了我所谓的无精力去读书等诸如此类的话的脸。朱光潜先生在此段话中,其实一直在强调一件事情,那就是“积少成多”。火车不可能一步一秒就开到终点站,人也不可能一步登天,这太不现实、不可能了。读书时,若是为了所谓的“节省时间”,而狼吞虎咽地阅读,最后的成效也会令你大失所望;反而从之,你从忙碌的每一天中,抽出那么几十分钟,像品一杯上好的美酒一样去精读,这时你反而能比先前更能感受到滋味。而且读书是很有用的,日积月累。我深感恐慌,当我一个人乱想时,我就会想:我读的书太少了,在写文章时也深感文体的匮乏,所以我应当多拾起书籍,多多读书跟随历史伟人的脚步,沉浸于书籍的梦乡之中,而我那时应当就会像朱光潜先生一样,明白书的世界,其实就是乏味生活中的极乐世界。
在整本书中最具哲学气息的文章,我认为最当之无愧的就是第12封信——《谈人生与我》。我在这12封信中,把它翻找了出来。文字中不乏朱光潜对生活的看法。他的第一种看法是:“我把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他的第二种看法则是:“我把我自己摆在的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装腔作势。”所谓的两种看法,不过是大多人的常态罢了。前台和后台只是比喻的幌子,分别隐喻了合群与不合群之人,这两种人生方式难以选择,所以作者并没有认为哪个最好或哪个不好,故将他们都列出来。如果我选择用第一种方式生活,那么我就应当与世间万事万物一同活着,同享受生命的自在之美与自由快活,我生于这世间,既不应该过分高傲,也不应该低微自轻,“就该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鱼虫一样。”倘若用第二种方式,那则需要我们用悲悯之心观察生活,在生活的悲剧喜剧之中,品悟生活的百态。一种是我们自己在其中做主角,另一种则是以旁观者自清的视角。人生与我不过如此,人生支配我又或是我支配人生都无妨,在其中两者早已混为一体,既然我们都无法完美的生活,且生命只有一次,为何不在自由的基础上做些正确,且让你快乐的事情呢?倘若所有人都一样的生活,这世界又成何体统,因为朱光潜先生说:
“正因为这世间有了缺陷可能性才大。”
以上便是我的感悟,我带着一颗来自孩童的纯真的心,在这十二封信中和朱光潜先生来了一次灵魂深入的交谈,我很喜欢朱老先生的作品,我们虽然之间的年龄差异很大,但是却总能感受到共鸣。身为青年和学生的我们,他似乎总能看透我们的想法,捉摸我们的心思,给予我们人生的启示,让我们在容易犯错的年纪,不犯那些冲动的错误。
还是很喜欢每次最后的署名:
“你的朋友,光潜。”
这是一本给我们的厚厚的来信。
指导师:张伟妮
关键词:
编辑:方莹莹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