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收紫菜
洞头网讯(记者 黄勉 陈经宝)金秋十月,霓屿街道的紫菜迎来收获时节。养民在海区收割紫菜,数十艘不同规格的渔船穿梭其间,俨然是一副秋意浓郁的丰收画卷。
霓屿街道海洋生态环境优良,海水营养丰富,水温和流速十分适宜紫菜、羊栖菜等海洋藻类的生长,其得天独厚的生态地理优势,成就了各种藻类产品的优良品质。这里,也被授予“浙江紫菜之乡”的美称,紫菜养殖成为当地的传统支柱产业。今年霓屿街道的紫菜养殖规模约1.2万亩,养殖户约150户,养殖模式以插杆养殖和全浮式养殖为主。
在正岙村,记者看到,三四艘满载紫菜的渔船正停靠在码头,通过吊车装卸紫菜,养民则忙着将紫菜装袋、过秤、装车。不少外地客商为了能收购到口感最佳、品质最好的“头水”紫菜,特意来到现场进行挑选。
“产量挺好的,现在亩产都有两千到三千,价格稳定在2块左右。价格比去年低一点,但是收成不会低于去年,大家产量都上去了。”收购商曾焕星告诉记者。
据介绍,在经过养殖户提前谋划、规范管理、加大培育力度等方式“加持”后,今年紫菜产量相比去年有大幅提高,收割茬数也比去年多,总体紫菜价格较为稳定。预计今年紫菜收获季将持续到年尾。
记者了解到,紫菜的采摘是分次数的。头水紫菜,即每年第一次采摘的紫菜,至鲜至嫩。往后采摘的紫菜称之为二水、三水,紫菜的品质和营养也逐次下降。养民柯受才告诉记者,他们争取在本月底完成对头水紫菜的收割。
今年以来,我区积极探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强化数字赋能水产养殖,通过推出“数智渔业”平台,为养民实时监测分析海区水温、盐度、浊度、pH值等数据,让养民在紫菜下苗、施药上一目了然,极大降低了紫菜苗下水生长“烂菜”风险。
关键词:
编辑:陈莉莉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