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网讯 东海之滨,海涛阵阵。站在温州市洞头区海霞村的礁石上,远眺碧波万顷,渔排点点,近观石厝错落,红星闪闪。这里,曾是革命老区,孕育了无数英勇的海霞儿女;如今,这里又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一年前,背上"行囊"奔赴于此,背上的是组织的重托、群众的期盼和时代的使命。这"行囊"里,装着初心使命,装着责任担当,装着为民情怀,指引着我们在奔赴山海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背上“历史行囊”,以“约君切勿负初心”的真心,传承红色基因。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红色基因,是海霞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里,因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而名扬四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群“乘风破浪的姐姐”以其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成为东海海防前线重要的力量。爱岛尚武、励志奉献的海霞精神,与红船精神一起,成为浙江红色精神谱系的一部分。初到海霞村,我就前往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斑驳的旧物,无不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这些历史的印记,如同沉甸甸的行囊,背在每一个海霞人的肩上,激励着每一代的海霞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作为一名海霞新青年,我深知,传承红色基因,这是坚守的初心。以初心为帆,在基层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理想融入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担当。
背上“发展行囊”,以“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耐心,绘就振兴蓝图。在村里的日日夜夜,我体会到"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的深刻内涵。走访渔户时,看到他们因渔业资源衰退而紧锁的眉头;走访低保低边户时,看到他们因各种不幸生活陷入困苦;调研产业时,感受到红色文旅产业转型发展的迫切心情。这些所见所感,让我更加坚定了扎根基层、服务群众、谋划发展的决心。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村庄的振兴之路,需要我们用实干去开拓。面对渔业资源衰退的情况,我们积极探索"渔业+"发展模式,和科研院所合作,推动传统渔业向休闲渔业、观光渔业转型,让渔民的“钱袋子”鼓起来。面对低保低边户生活困苦的问题,我们一有政策就对接,一有机会就争取,从扶困到扶志,为他们的生活兜底,为生产支招。面对红色文旅产业营利不足的问题,我们联动返乡创客和返乡退役青年担任等“乡村合伙人”,为运营方定制化打造施工方案,形成“建设施工+运营布局”一体协同创新模式。面对红色渔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我必继续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书写青春华章。
背上“未来行囊”,以“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决心,续写时代华章。今年,正值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建连65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霞村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将继续以此为起点,背上“行囊”,奔赴山海之约,为乡村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扬红色传统,传承海霞精神,打造独具特色、享誉全国的红色旅游品牌。同时,将依托海岛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生态行业、休闲渔业、康养产业等特色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将继续背上“行囊”,在政策处理、项目建设、品牌打造的重难点问题上,在政策宣传、村庄活动、安全排查、为老服务等民生问题上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和村庄实现“双向奔赴”。我将始终不忘初心,继续怀揣一颗赤子之心,在乡村振兴的领域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以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春风采续写新时代的华章。
作者:王婷奕
关键词:
编辑:郭芬芬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