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权证首发仪式
洞头网讯(通讯员 陈素懿 侯捍兵)自2016年9月成立以来,洞头区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以“洞心服务,办出温度”为核心理念,打造“洞心办”登记服务品牌,聚焦海岛群众急难愁盼,以改革破冰、数字赋能、服务提质为主线,交出了一份产权保护与民生发展同频共振的“十年答卷”。
一、改革破冰:“洞心速度”刷新服务体验
一是流程再造加速度。2017年3月,洞头区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心率全市之先实行“一窗办所有”无差别受理模式,改变了原有“业务分类”受理模式忙闲不均的状况,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2018年3月,实施水电气等服务事项联办,实行“一套材料、多部门共享”,真正实现企业群众不动产交易登记关联事项跨行业“最多跑一次”。
二是助企服务零距离。2020年10月,中心设置“财产登记企业专窗”,对涉企不动产登记事项承诺完税后1小时内办结。协同建立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形成“企业点单-专员办单-跟踪评单”全链条服务机制,通过上门指导精准对接重点项目需求,确保企业诉求及时响应、复杂问题协同攻坚,有效提升服务精准度和企业获得感。
三是机制创新破壁垒。2023年1月,中心积极联动金融机构,破解业务衔接堵点,成功办结全市首宗跨银行“带押过户”业务,实现二手房交易“零垫资、零风险、零跑腿”。2023年6月,创新实施首例建设用地“竣工即交证”,通过部门联动、靠前服务,将权籍调查前置至竣工验收环节,实现建设项目验收与发证无缝衔接,将企业办证时长从15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为工程建设项目按下“快进键”。
二、数字赋能:“洞心智治”重塑治理格局
一是服务场景“智慧化”。2019年6月,洞头区不动产登记系统与金融综合监管平台实现贯通,以数据跑腿代替群众跑腿,实现抵押登记业务“零次跑”。2021年3月,中心与区人民法院签订“协同推进合作协议”,针对司法处置与不动产登记协作问题开通数据共享专线,实现司法咨询快速应答、查(解)封登记“全程网办”。
二是全域联通“一网办”。2022年4月,“不动产智治”应用上线,企业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使用“浙里办”APP线上办理一手房预告登记、预转现登记、二手房转移登记等高频事项,不动产登记实现“掌上办”,截至目前,洞头区共通过“不动产智治”平台办理登记业务5100余件。2022年2月,洞头区不动产业务系统成功并入市本级,这一举措打通了市与区之前的数据壁垒,标志着洞头区不动产登记信息化水平迈向新台阶。
三、服务暖心:“洞心温度”浸润百岛万家
一是服务延伸“就地办”。2018年8月,针对离岛群众交通不便、办事成本高的痛点,中心在大门镇、鹿西乡设立不动产延伸服务点,实现离岛乡镇不动产登记办理“不出岛”。2025年,中心持续拓展延伸服务,在东屏、霓屿、元觉设立延伸点,实现全域6个乡镇街道不动产登记站点全覆盖,进一步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民生痛点“兜底办”。2023年3月,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对群众反映的“登记难”问题进行及时登记流转,建立“党员领办+联合会诊”机制,累积帮助化解村民安置房、联建房历史遗留问题项目4个,惠及群众300余户。
三是党群连心“树标杆”。坚持红色领航,党员干部带头开展帮办代办、上门服务、绿色通道、延时服务等特色服务,近三年来共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提供上门服务超100人次。2024年4月,中心“帮办代办”窗口被省自然资源厅评为不动产登记“党员先锋岗”。
十年耕耘,向海而生。十年间,中心累计办理登记业务6万余笔,颁发不动产权证书5.1万本、证明2.7万张,每一本证书、每一张证明都是民生承诺的兑现。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从“物理确权”到“价值赋能”,“洞心办”始终以群众需求为标尺,用“小窗口”托起海岛安居乐业的“大民生”。
站在新十年的起点,“洞心办”将继续以改革之笔、数字之翼、为民之心,在守护万家灯火的征程上,书写更温暖的海岛产权保护故事。
关键词:
编辑:施晶晶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